被国家点名!中山这个村,要彻底火了!


伶仃洋畔,南朗镇崖口村一望无垠的围垦地,清风吹来的稻香,还有鲜香美味的海鲜、云吞、煲仔饭,为中山人营造了一方乡土气息浓郁的精神家园。今天跟农业君一起,走进这个刚刚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的村庄吧。


乡村体验游进入崖口时间

11月正是南国晚稻收割的季节,走进崖口村的金黄色稻田,看到许多小朋友和父母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他们是被南朗镇崖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谭锦鹍朋友圈吸引来体验秋收的亲子家庭。



▲南朗镇崖口村党总支书记、 村委会主任谭锦鹍在稻田里教孩子们进行稻谷脱粒工作。


“由于今年稻谷倒伏严重,农民辛苦几个月却面临减产的局面。为增加农民收入,让他们减少损失,我们近日推出稻田亲子体验,让小孩亲身体验粒粒皆辛苦。”谭锦鹍说。




▲村民在辅助体验收割水稻的孩子们进行稻谷脱粒工作。


户籍人口3400多的崖口村,现有2000亩稻田,2万多亩养殖面积,保存着珠三角鱼米之乡原生态,是中山体验农业、观光农业的集大成者。
“崖口自发形成以云吞、煲仔饭、海鲜为主的三条美食街。”走在美食街,看着有些拥堵的车流,谭锦鹍难掩自豪。全村目前有20多家美食餐厅,包括10家海鲜店、8家煲仔饭店、1家竹筒饭店、3家云吞店、3家其他餐饮店,还出现了不少小型移动奶茶店,成为村民又一条致富之路。




▲在外卖猪肉20多年的谭卫林,3年前回村开办云吞煲仔饭店。


村前屋墙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诠释了崖口村的生态发展理念。
受崖口魅力感召的不仅有怀揣田园梦想的游客和创业者,还有成群结队的候鸟。
深入新旧五垦围,看到成群的白鹭在鱼塘上空飞过,偶尔歇在塘边的树林里。在这里搭冬棚的养殖户说,每年都会有大量候鸟到这里栖息。




▲水鸟的窝就在养殖鱼塘的边上,一幅和谐生态的美景。


由于生态环境良好,崖口滨海的围垦地和红树林,已成为大量冬候鸟的栖息地。中山市一批摄影爱好者把这里作为自己的创作基地,发现了不少珍稀鸟类。
“崖口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我们发展旅游服务业的底气。”谭锦鹍说,村内正在规划引进高品质民宿项目,带动餐饮、土特产等相关产业。


三年无治安案件背后

“村里三年没有发生治安案件。”村委会主任助理谭锦明说。


崖口村有一支24名村民组成的治安队,对全村进行全天候治安巡查,43个视频监控覆盖全村各个角落。村里还组建了24人的环卫队伍,实行8小时保洁制度,保持村头巷尾无垃圾和果皮纸屑。
在崖口,每一个劳动力都有事可做。在地租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村里保留了2000亩稻田,吸纳了所有留守劳动力就业,这些留守者多缺少外出务工技能,却在传统水稻种植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为中山留住了一片乡愁。





这些年,崖口依靠集体经济,村庄建设和民生建设没有停步,为村民营造了一个幸福的港湾。
2019年,崖口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400万元,股民人均分红5000元。
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开发中,崖口村投资建设4万平方米的物业园,目前年租金达到580万元,为民生兜底提供了资金保障。
崖口村每月向适龄村民提供120元社保补贴,为全村村民购买了医保,全年医保供款近120万元。
此外,崖口还成立了村教育基金,对在高考、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2019年,全村共向15名学子合计发放奖励金2万元。村里不仅建起了幼儿园,教育基金也用来资助学前班儿童健康成长,以每人每年400元的标准,向就读幼儿连续提供3年学费补贴,2019年村教育基金支出26800元,村中60名幼儿受惠。


崖口人的家乡情结

四年前,祖籍崖口的谭健从深圳回到家乡创业,将村中祖屋改建成精品民宿,并入选首批广东十大最美民宿。他说:“每个都市人都有一个田园梦,崖口正好能圆我的这个梦。”


跟谭健一样恋乡的崖口人,正在回归乡里,把自己事业的根扎在家乡土地上。





在外面集贸市场卖猪肉20多年的村民谭卫林,三年前回到崖口村,建起崖口云吞煲仔饭店,成为煲仔饭一条街的亮点之一。一家两代人与10多位员工一道,守着近300平方米的店子,在家乡村庄实现了一家人的创业梦。
上世纪90年代从湛江海洋大学毕业的杨少佳,与父母一样持有香港特区户口,但一家人依然选择在崖口村定居,三代同堂。
“这里空气好,村委会服务也好,是我们的根。”今年,杨少佳结束在外海的生蚝养殖生意,回到家乡崖口,开始自己的“生晒”事业。他和妻子一道,就近收购村内的海鱼、海虾、洋鸭,按古法腌制、日晒出腊味,计划打造自己的生态农产品品牌。




▲湛江海洋大学毕业的杨少佳,回村开办生晒场。


在他的生晒场几乎看不到生晒中常见的苍蝇,更闻不到一点药味。他说,自己的生晒场拒绝用药。为了防苍蝇,试过了喷白酒、喷白醋、矿泉水里放硬币,罩网纱等方法,最后发现铺锡纸防苍蝇最有效。
在现场驻留的时间里,不断有客人闻香而来,带了生晒的鱼虾、鸭子回去。杨少佳说,对自己的生晒事业有底气,因为背后有村里2万多亩鱼塘,自己也有责任为村里拓出一条生态养殖路。


首页 | 市场观察 | 分析研判 | 政策法规 | 价格行情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主办
©Copyright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069967号-1
技术支持单位:中山市中山网传媒有限公司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