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捕虫高手”守护田间地头 “智能化+人工”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织牢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网

农科中心植保站站长柳浩正在沙溪镇汉基花园查看昆虫智能诱捕器“捕虫”情况。

  微风拂来,秧苗摇曳,蝴蝶蹁跹,嫩绿的稻田充满生机。伴随着春风醒来的不止秧苗等农作物,不少害虫也随着春风苏醒。4月4日,市农科中心植保站工作人员再次走进田间地头,对全市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监测。市农科中心植保站站长柳浩介绍,每年春季是摸清越冬害虫虫源基数情况的最佳时节,截至目前全市通过智能化测报仪器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水稻、玉米、菜心、荔枝、柑橘等近20种作物,虫害达50多种,织密织牢了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网。

  文/本报记者 陈雪琴

  图/本报记者 余兆宇

  ■“智能+人工”精准监测预警

  站在大涌镇叠石村种粮大户余仲禧的农场,一眼就能在百亩连片的水稻田中,看到几块小型的光伏板立在田埂上,光伏板旁还有一台智能拍照虫情测报灯(下称“测报灯”)。只要天一黑,这台测报灯的光管就会亮起来,凭着机器发出的不同波长光段,就能将趋光性的害虫吸引过来,将其一网打尽。

  面对测报灯这个“捕虫高手”,柳浩打开了话匣子。他介绍,测报灯是集诱集、捕杀、烘干、收集、分析病虫害于一体的机器,每隔十几分钟,测报灯就会自动拍照,识别害虫种类的同时还能进行数量统计,高峰时该机器一天就能捕成百上千只虫子。经测报灯采集的图片及其相关信息,还能通过网络上传至监测系统上面,市农科中心工作人员在后台就能清楚掌握该监测点害虫情况。

  从叠石村出来,大家又马不停蹄来到沙溪镇汉基花园,只见满园的黄瓜藤蔓爬满了瓜架,翠绿色的叶子层层叠叠,柳浩和同事李宁东还是一眼就找到了瓜实蝇诱捕器。李宁东介绍,该诱捕器内部安置了吸引雄性瓜实蝇的性诱剂,从而根据瓜实蝇的生育期提前判断害虫暴发期,让农户能够提早应对。从黄瓜地出来,两人又在紧邻的水稻田边,在另一台机器上发现了不少被捕的害虫。

  “病虫害早期监测对于农作物而言尤其重要。”在柳浩看来,只有提前监测病虫害,根据病虫的发展阶段预测最佳防治时期,及时实施防治措施,才能把农户损失降到最低。但病虫害监测工作量大且复杂,除了人工辅助监测之外,还要利用好测报灯之类的智能设备,从而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才能让病虫害监测更加精准。

  ■全市暂未发生重大病虫害

  中山临山靠海,有着天然的害虫阻隔带,但如果防控不当,一些迁飞性的害虫便随着季风、台风北上,而影响到中山以北地区的粮食生产。柳浩说,虽然目前中山暂未发生重大病虫暴发危害,但重大病虫害防治仍不可掉以轻心。

  记者了解到,年初为摸清各类重大虫害在我市越冬虫源基数情况,市农科中心植保站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全市多个水稻、蔬菜、果树种植区开展冬后虫源基数调查工作,调查覆盖10多个镇街共近4000亩面积,涵盖水稻、玉米等近20种作物,调查虫害50多种,为全年重大病虫监测工作打下了基础。

  此外,为了加强日常重大病虫监测工作,市农科中心还在全市建立了18个重大病虫监测点,各个监测点采用测报仪器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获取监测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汇总,对未来1到2周各类病虫发生趋势进行预测预报,并提出防治建议,撰写成《农作物病虫情报》,通过网站发布、短信通知、纸质派发等形式,指导基层农技人员和各种植户及时科学防治病虫害。

  植保站不仅承担着全市常规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还承担着各类植物疫情监测和入侵有害生物普查等工作。对于从事了20多年植保工作的柳浩而言,近年来他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他说,植保技术人员作为植物的“全科医生”,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支撑,才能承担起田间地头“坐诊”的责任,但目前全市相对有经验、能独立开展技术工作的植保技术人员仅2名,他希望有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更好地承担起全市病虫监测防治和植物疫情防控工作。


首页 | 市场观察 | 分析研判 | 政策法规 | 价格行情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主办
©Copyright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069967号-1
技术支持单位:中山市中山网传媒有限公司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