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界探索打通“中山鱼”产业链条

民众镇渔业水产品中转批发中心,鱼贩在挑选将出售的鲩鱼。记者 余兆宇 摄

  受疫情影响,我市东升脆肉鲩、黄圃脆肉罗非鱼、三角黑鱼均出现滞销现象,原因在于从养殖塘头到消费者链条对接不畅。如何实现养殖户与消费端直接对接,补齐水产从养殖到餐桌环节不足的短板?记者3月16日在民众镇采访获悉,该镇搭建的渔业水产品中转批发中心已完成半数招商,从塘头到餐桌的产业链即将打通,市民吃上“中山鱼”,无需再绕几道弯。

  ■资深养殖户“借巢”打造自家产业链

  3月16日上午,民众镇渔业水产品中转批发中心。华滔水产专营店前停放着两辆小货车,22岁的店主苏华滔正和店员们将店里的鱼装上车厢。几个小时前,这些鱼刚从自家塘头上岸,一个小时后,这些鱼就将到达民众和周边镇区的集贸市场。

  作为珠三角的养殖大市,“中山鱼”都得借道市外一级批发市场,转到本地二级批发市场,经由商超和集贸市场等渠道才能走上市民餐桌。得益于渔业水产品中转批发中心,苏华滔养殖的鱼无需辗转多个批发商就能对接到本地市场。

  苏华滔一家是民众镇的资深水产养殖户,其父亲苏乐然上世纪80年代就已入行,从业至今已有30余年。6年前,23岁的大儿子苏剑华和16岁的苏华滔也开始涉足水产养殖业。父子三人在民众镇共有约1000亩养殖基地养殖四大家鱼。为了改变水产养殖户在批发商和市场中的被动地位,两名年轻人先后在光明市场和民众当地开设了水产专营店,成为二级批发商。以往,苏家的鱼每天约1000公斤供港,1000公斤在本地销售。受疫情影响,两个月来每天只销售了200公斤,总体销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成。随着餐饮行业恢复堂食,近几日每天销量已能达到400公斤。

  借助水产品中转批发中心,苏华滔从养殖、批发再转型零售,形成了产业链条。据了解,民众镇是全市近三分之一的供港水产原产地,苏家也有瘦身吊水鱼供港。

  ■水产品中转批发中心招商已达五成

  民众镇渔业协会会长刘颖介绍,中山此前没有一级批发市场。新光明市场目前以小批发和零售为主。除新光明市场外,中山部分水产品还通过沙溪之荣水产等几个天光墟批发,产品缺少质量追溯系统,难以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此次各镇区养殖户水产出现滞销,就是家门口少了一个本地水产品长期固定的中转和批发门户,无法打造一个完整的养殖户与消费端直接对接。

  从塘头到餐桌,所有的环节需要一条产业链的协作,打通“中山鱼”从塘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广东月光宝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冯文滔说,“单靠一个企业把全部的链条做完,难以形成全链条的对接。”冯文滔很赞成刘颖的理念。

  刘颖介绍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批发中心目前的招商也已达到了5成。他呼吁,中山的养殖户可以联合其他有实力的商户,花心思做好这个分发中心,弥补这个历史遗留的水产业短板。目前,与民众水产批发中心签订合同的养殖户及流通户,经营的品种有瘦身四大家鱼、叉尾鱼、泥鳅、黄鳝、生鱼、桂花鱼、脆肉鲩、脆肉罗非鱼、澳洲淡水小龙虾、黄骨鱼、罗氏虾等淡水品种。该批发和零售的系统打通后,将彻底实现养殖户与消费端直接对接,打通水产养殖的整合产业链条。

首页 | 市场观察 | 分析研判 | 政策法规 | 价格行情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主办
©Copyright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069967号-1
技术支持单位:中山市中山网传媒有限公司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