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清明小长假伊始,一大早,大涌镇叠石村种粮大户黄立尧便走进自己承包的稻田里,开始给绿油油的秧苗施肥。如果天公作美,几个月后,他的脚下将是一片金黄。
黄立尧承包的稻田位于叠石村管头围,一眼望不到边。他的妻子戴着草帽、裤管挽得老高,正在给秧苗施肥。看到记者来访,黄立尧深一脚浅一脚从稻田里走出来,“正好歇歇脚!”说着,他就近抓起一把枯枝放在地上,毫不犹豫坐了上去。
清明前后,是农民们最忙的时节。黄立尧说,他今年承包了400亩稻田,比上年整整多了100亩,二次施肥最关键的时候,一天都不能耽搁,他们每天清晨6点多就赶到地里了。“最近几天都在下雨,但我们穿着雨衣也要开工,不敢停歇。”
黄立尧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水稻从播种到收割要经过插秧、施肥、打药、除草等多个环节,有些环节仅靠家中4个劳动力根本忙不过来,还得请工人。问题是,一季水稻,人工、肥料等各种成本算下来每亩就去到1000元左右,400亩算下来到手的纯利润也就5万多元,所以,能自己干就不请人。
今年,在去年承包300亩稻田的基础上,今年黄立尧多承包了整整100亩,动力来自哪里?对此,黄立尧的解释很简单:“粮食生产越来越受政府重视,政府每年都有补贴。另外,家中添置了插秧机、干谷机、无人机等各种现代化农机,也给规模化种植创造了条件,多承包一些就多赚点钱。”说到这里,黄立尧脸上荡起了的笑意。
黄立尧说,自己种植水稻已经30多年了,现在两个儿子也接班成为了“新农人”。“种田很辛苦,但30多年了,对土地有感情了。一家人齐齐整整地田间劳作,有时候也会觉得很满足。”
说话间,黄立尧的老式按键手机铃声响起,电话是妻子打来的,担心雨再下大活就干不了了,所以催促他到田间干活。起身,匆匆与记者告别,一溜小跑,黄立尧回到了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