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中山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平稳运行,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居民收支实现增长。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中山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小幅增长,增收促消仍需不断发力。
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2023年,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79元,突破六万元大关,同比增长4.4%,增速较2022年提高1.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0%,居民收入增长呈稳中向好态势。分城乡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856元,同比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70元,同比增长5.2%(见图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42,连续多年保持全省最小。
(一)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收入类型来看,四大类收入全面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最快(见图2)。2023年,中山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稳就业促增收政策逐步落实生效,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一是多措并举下好企业用工保障“先手棋”。出台《2023年中山市企业用工保障四条》,鼓励企业扩大招工规模以及节后组织返岗,保障企业节后快速复工复产。同时,通过“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帮助企业降低节后用人成本,激发企业招工引工留工动力。二是聚焦“稳就业、保用工”工作目标,健全完善就业失业动态监测体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持续搭建招聘平台,拓展就业空间,顺利举办“就”在中山2023年民营企业服务月专场招聘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新活力。三是强化人才引育,创新“引才管家”服务,由重点企业“点单”,一对一制定个性化引才方案。2023年,中山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2534元,增长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4167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1586元,增长4.9%。从收入构成来看,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8.1%。从收入增长贡献来看,工资性收入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8.4%,拉动居民收入增长3.4个百分点,是推动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政策发力助推经营净收入持续增长
2023年,中山将改善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推进,压缩办事流程,推动企业发展。一是持续落实惠企政策。2023年1月20日,出台《中山市“拼经济、稳增长”新春惠企政策》,提出了强产业稳增长行动5条措施,包括支持制造业企业增产增效、促进服务业企业效益提升、加大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企业支持力度、加大汽车销售企业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2023年1月18日,中山市商务局印发《中山市2023年“百展千企”拓市场扶持政策》,进一步帮助企业减少参展成本,提升企业拓市场的积极性。二是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全面推动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加强、政策措施向制造业倾斜、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着力打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时代“十大舰队”,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工改”力度持续加大。大力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加快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和十大主题产业园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2023年,中山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7465元,增长3.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7718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5767元,增长7.4%。从收入构成来看,经营净收入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2.0%。从收入增长贡献来看,经营净收入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0.4%,拉动居民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
(三)财产净收入拓宽居民增收路径
中山制造业基础较好,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本地居民房租收入有所增加。低效工业园改造初见成效,高端工业园租金有所提升,增加集体产业收入和居民集体分红收入。疫情影响居民消费理念,居民理财、储蓄心理增强,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减少,倾向选择银行存款、分红型理财产品等稳妥保本的低风险投资,以提高抗风险能力。2023年,中山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7292元,增长2.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7588元,增长2.4%;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5305元,增长7.5%。从收入构成来看,财产净收入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1.7%。从收入增长贡献来看,财产净收入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7%,拉动居民收入增长0.3个百分点。
(四)转移净收入增长拖稳民生保障
2023年以来,中山市各项民生政策持续发力,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强化,进一步促进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不断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一方面,城乡居民养老、低保、特困供养等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待遇提升明显;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三重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报销门槛降低,报销比例提高。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居民收入相对稳定,赡养父母、子女生活费有所保障,带动转移净收入增长。2023年,中山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5088元,增长1.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5383元,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3112元,增长1.5%。从收入构成来看,转移净收入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2%。从收入增长贡献来看,转移净收入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5%,拉动居民收入增长0.2个百分点。
二、居民消费小幅增长
2023年,受国际形势多变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居民增收预期不强,消费信心不足,消费心理趋于保守,生活消费支出增长放缓。中山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165元,增长1.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366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114元,增长2.5%;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与上年同期相比呈“七升一降”态势,消费潜力亟待释放。(见图3)
(一)基本生活消费是居民消费的基础
2023年,居民用于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等消费支出占比超六成。一是疫情期间居民居家生活时间较长,食品等支出基数较大、占比较高,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居民非食品消费占比逐步上升。人均食品烟酒支出13405元,同比增长0.9%,恩格尔系数为34.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二是居民外出购物意愿回升,衣着多样化、个性化需求逐步提高。同时,直播电商快速发展,居家网购让居民购物更加方便快捷,衣着支出有所增长。人均衣着支出1489元,同比增长1.5%。三是中山房地产市场活力不强,部分购房者抱着“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保持观望态度,相应的住房装潢、维修等居住消费支出减少,与之相应的家具、家电、家庭装饰品等生活用品消费增长乏力。人均居住支出8796元,同比增长0.9%;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2342元,同比增长0.1%。
(二)发展型消费恢复性增长
2023年,由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组成的发展型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31.6%,比上年同期上涨0.3个百分点,消费趋势稳中有升。一是交通通信消费实现增长。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居民活动受限减弱,出行、自驾游等活动增加。人均交通通信支出5733元,同比增长0.6%。二是教育文化娱乐消费较快增长。之前受疫情影响的教育培训中断、课程减少、收费降低等情况明显改善,教育培训机构正常营业,棋类、艺术类比赛活动增加。国内加大对海外留学人才的引进和服务力度,鼓励更多学生走出去,出国留学人数及教育费用增长。同时,线下消费场景有序恢复,居民旅游需求逐步复苏。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4010元,增长3.2%。三是医疗保健消费快速增长。一方面,医疗费用短期增长。2022年12月以来,新冠感染病例短期内大幅增加,居民就医住院消费有所增加。同时,“甲流”等流行性疾病呈现高发态势,导致居民医疗需求增加,消费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保健服务需求也随之增长,推动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642元,增长5.9%。
三、意见及建议
(一)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一是稳就业强保障,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严厉打击拖欠劳动者工资行为。加大就业服务,不断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在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等方面多下功夫。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搭建职业介绍的桥梁,开展对口培训就业指导。根据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弹性选择社保缴纳标准,减轻劳动者社保压力,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投入到生产生活中。二是强化服务管理,助力经营主体持续增收。加大“放管服”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减税降费减轻经营负担,加大场地、租房、产品销路等创业经营扶持力度,创新担保方式,提高经营性贷款的精准投放。加强对农业经营的政策支持,构建延伸农业特色产业链。坚持市场导向,注重引进培育农业新品种,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并着力打通居民从集体资产中获取收益的通道。四是强化社会保障,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与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财政缴费补贴标准,保证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障待遇。优化养老金、离退休金收入增长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增长情况,适时调整养老金、离退休金待遇水平,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老龄人员。做好农村低收入家庭的政策兜底,完善农村养老服务,减轻赡养压力,推动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
(二)多方协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多方协力进一步提振消费。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带火消费市场。建议政府在惠民政策的宣传上还需进一步发力,通过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等多种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促进消费政策的知晓度,使餐饮、汽车、住房、文旅等领域惠民措施落地见效。二是完善社会保障,挖掘消费潜力。建议继续完善和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养老金标准,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提升医疗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水平。筑牢民生底线,加大民生和公共服务投入,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降低居民刚性生活成本,为居民解决“后顾之忧”,推动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三是拓展消费热点,提升消费意愿。积极发展新型消费内容,推动消费产业向智能化、个性化转变,全方位提高供给质量。推进网络消费发展,培育定制消费、体验消费、共享消费、直播带货等消费新模式,促进服务消费新模式、新场景普及应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培育露营经济、夜市经济、文化旅游等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促进农文旅消费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