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着群众转 “逼”着群众干

中山扶贫干部扎根广宁山区5年头,为贫困户解近忧谋远虑,扶贫又扶智

正在放牛的贫困户陈火梅在田边向杜求卿询问今年的养殖计划。

杨杰

郑衍泓

肇庆广宁县洲仔镇洲仔社区是中山市人大办、市总工会、市人民医院联合扶贫点。从2016年4月开始,分别来自这三个单位、素不相识的杜求卿、杨杰、郑衍泓三人组成了扶贫队,在洲仔一蹲就是5个年头。社区76户贫困户,至2019年底已经全部退出贫困人口行列。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三名扶贫队员更是铆足了干劲。他们踏过高山、走进田野、深入村庄,手把手教村民养殖技术,还长远制定计划以防摘帽后返贫,他们点亮了致富希望、点亮了贫困户的笑脸。

●定制计划“逼”出贫困户责任感

洲仔社区是洲仔镇唯一一个社区,350省道贯穿而过。卫生站、邮政、银行、小饭馆等组成的几百米街道,已是全镇最繁华的“商业街”。此外,就是夏日的稻田与低矮的村屋。社区下辖24个村民小组,绝大部分是农业人口,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

跟着扶贫队员们走在村庄里,不时就会遇到相熟的村民或贫困户。采访当天,走在稻田边的我们就碰到了正在放牛的贫困户陈火梅。他牵着牛,在田边向中山市人大办驻洲仔社区第一书记杜求卿询问今年的养殖计划。扶贫队养殖计划为每户量身定制,不仅有鸡、鸭、猪、牛、羊等各品种,养殖数量也不同。杜求卿说,计划制定要考察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劳动能力,并需对方提出申请、找人担保、签定协议。“贫困户不应只是等、靠、要。合同制约、找担保人,都是逼着他们增强责任感。出售时也要得到我们同意,价格不能太低,要让贫困户真正激发志气,靠自己劳动致富。”

2017年起,中山扶贫队就开始开展精准扶贫特色养殖项目,至2019年已有146户次参与养殖项目,实现贫困户当年养殖、当年收益、当年脱贫。陈火梅去年从扶贫队领养了4头小牛苗,如今已长到400多斤。他说,现在一边在村里打散工,一边用心养牛,还不时上山采些中草药喂牛,使它们生长得更好。“我们这一头牛大约三万多元,希望今年能继续参与养殖计划,多养几头,收入再多一些。”

●扶贫项目点亮希望和笑脸

2016年,扶贫工作队刚来到洲仔社区,发现社区路况较差,一盏路灯都没有。于是工作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路灯。杜求卿说,“主要街道73盏路灯全部建设好,给群众带来一个光明。同时也给群众带来一个希望,让他们知道扶贫队会从各个角度关心他们的生活。”点亮洲仔的不仅仅是路灯,还有光伏项目。

扶贫队在2017年-2019年建设了4期光伏发电项目,每期50千瓦,保证每个光伏电站每年至少4.5万元收入。光伏的收入分配,扶贫队也做好了长远规划,“这个光伏发电成效达到25年,收益可以分红给贫困户。就算扶贫队撤了,光伏项目也可以长期帮扶。”

扶贫队的到来也点亮了贫困户的笑脸。在社区水蛭养殖基地工作的陈维文,去年见到记者时还有些腼腆,今年见到记者却主动笑着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我家这个月新盖了红砖房,虽然只有一层,但比以前的土砖房要好。以后有钱了希望能再加盖第二层。”

点亮陈维文笑脸的是扶贫队推广的水蛭(蚂蝗)养殖基地。2019年扶贫队在洲仔引进水蛭养殖,今年初蚂蝗销售收入就将近11万元。陈维文在基地工作,每月有2000元工资,加上家里养牛,这一年慢慢存了两三万,才有了钱建新房。陈维文说,现在扶贫队叫干什么活就干什么活,跟着走就对了。

中山扶贫队员杨杰说,这一年来为了让“吸血虫”(蚂蝗)成致富的“吸金虫”,专门请来了技术员,手把手教贫困户技术。“基地请了两名贫困户工作,我们也一起学技术,确保技术员走了还能继续指导。今年不仅已经收回成本,而且已可以自己孵化水蛭苗。”现在随着水蛭养殖基地的名气越来越响,来参观、学习,甚至是游玩的人也多了。扶贫队正以“一村一品牌”项目为目标,在基地里还种起了马铃薯、玉米、南瓜等农作物,希望能打造一个“养殖+种植+旅游”的科普游学基地。

●让贫困户有“志”亦有“智”

2016年进驻,至今5个年头,中山扶贫队赢得了贫困户的信赖,从心里把他们当成了“主心骨”。临近考试,贫困户李仁娣母女去了一趟扶贫队的办公室。娣姐一个人做散工,拉扯着三个儿女,既当爹又当妈,不仅生活艰难,更对孩子教育问题力不从心。中山扶贫队这几年,为村里的贫困学生联系了帮扶对象,基本解决了孩子们义务教育阶段的读书问题。但大女儿阿华今年即将中考,让娣姐有了新的担忧。“孩子很喜欢读书,现在中考,一边担心没钱继续读高中,一边又担心考不上高中之后怎么办。那么小去哪找工作。”得知母女俩的担忧,杜求卿表示,若孩子能考上高中,扶贫队会继续帮忙联系热心人士资助;若考不上建议读职业学校,学一技之长后再出来工作。听到扶贫队还能帮忙联系职业学校,娣姐说心里安稳了很多。

曾做过老师的杜求卿十分关心贫困户的子女教育问题,五年来中山扶贫工作队为贫困户子女寻找热心的助学者。从2018年至今有146人次受助,得以继续学业。每个孩子的家庭、成绩、今后升学或就业问题,都让扶贫队所牵挂。他们与贫困户聊天、为他们提供帮助或建议、共同商量孩子的教育问题。杜求卿说,自己出生农村、当过农民,对贫困户有如面对亲人的感觉。“在制定扶贫计划和工作中,要从他们的内心角度出发来考虑,才可以精准扶贫到人、精准扶志到心。尤其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关系到整个家庭的未来,让他们有志气、亦要有智慧,才能真正摆脱贫困的帽子。”

●90后小伙在扶贫地自豪入党

扶贫队员郑衍泓,是个90后的小伙子,毕业后在市人民医院工作两年就来到了洲仔扶贫。原本做财务工作的他只需坐在办公室里埋首电脑与数据打交道,现在却要走进田间地头去与贫困户打交道。“有好多琐碎的杂事,要跟村民沟通,处理起来都觉得自己工作能力不足,刚开始时不知怎么应对好。”5年的扶贫工作,让他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扶贫队员。

2018年,原定的扶贫工作到期,杜求卿、杨杰、郑衍泓三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申请留下继续干。2019年,郑衍泓积极申请入党,杜求卿成为他的入党介绍人之一。7月1日上午,他就在洲仔社区的会议室里、面对庄严的党旗宣誓,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很自豪,能在扶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扶贫驻地入党,这将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

 


首页 | 市场观察 | 分析研判 | 政策法规 | 价格行情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主办
©Copyright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069967号-1
技术支持单位:中山市中山网传媒有限公司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