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中山近37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完成建设

路相通,运输车辆开到田地旁

渠相连,农田浇水不用愁

旱涝保收成,多亏有了高标准农田

三乡镇雍陌村顺迎农场负责人

林永乐兴奋地说道

从2013年算起,林永乐已经在这块土地上劳作7年了,他眼见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落户”三乡白石、桥头、雍陌等村,各村经过通路、整地、硬底化等一系列工程后,三乡镇大部分农地都告别了以往狭窄、泥泞的道路。

渠相连,浇水不愁旱涝保收成


在顺迎农场中,有一条约0.6米高的水泥排水农渠。林永乐介绍,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配套设施,里面蓄着约30厘米高的清水,农渠尽头还有2个白色水管竖直插放在水中。寒风中,林永乐伸出冻僵的手搓了搓,拔出其中一个水管,瞬间潺潺的流水不断从排水农渠中,奔涌到田地四周的蓄水渠中。

图片

“农田不用灌溉时,我们就把水存放在排水渠中,这样就能保证随时放水取用,真正做到旱涝保收。”林永乐说,常规的沟渠不易储水,他们以前经常拿着水管从不远处的山上引水灌溉,每次铺设水管、收水管都非常麻烦,额外增加了劳作负担。现在水经过排水渠,直接流到田地中的蓄水渠中,农户可以直接手持喷灌机浇水或者架设管道喷灌。

图片

当天,离三乡镇不远处的南朗镇崖口村3000亩连片稻田旁,几名工人带着手套、提着水泥桶、拿着砖块正在进行2020年度第二批高标准农田建设收尾工作。南朗镇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甘嘉乐介绍,今年他们也在成片的香蕉林中修建了排水沟渠,用于香蕉林排水,确保蕉农旱涝保收。

田成块 ,规模生产农户增产增收

其实,未建设高标准农田时,林永乐也曾有过担心,害怕高标准农田建设占据部分农用地。但随着高标准农田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农机直接开到田坎边、果蔬浇水更方便,旱涝保收,看中项目带来的长久利益后,林永乐不仅吃下了“定心丸”,还扩大了种植面积,将以前农场周边荒废的地块也利用种起了时令蔬菜。

图片

林永乐告诉记者,自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之后,旱涝保收整个农场亩产量提高了10%。“以前这条农路还不到2米宽,杂草丛生,运输肥料只能踩着杂草推着小推车前行,遇上下雨天更是泥泞路滑,完全没法作业。”林永乐表示,以前全靠人工运输肥料,每人每天只能完成一亩地作业,现在田成块,农机直接把肥料运输到田坎边,每人一天可完成10亩地作业,甚至用拖拉机施肥后,一天完成100亩地也不成问题,效率提成人工成本也下降不少。

三乡镇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琼也表示,从2012年开始,三乡镇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6300亩,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使用,像白石村等地具有代表性村居的农业发展规模也在不断壮大。

图片

横栏镇水网交错分割,田地之间交通不畅,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也彻底打破了各田地间交通不便的问题。“修了高标准农田后,以往7000多元每亩的租金也涨到1万元多,村民土地租金多了30%的收入。销售1万元左右的花木,人工搬运等成本也从2000多元降至1000多元。还能与购买花木的老板在家门口谈生意,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中山日兴花木场场主陈炎连表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后,镇街农用地可以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推动全镇农业现代化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

农业机械化与农田建设管理科工作人员

李俊涛介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即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建设

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等

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

基本农田建设

图片


据悉,“十二五”以来,中山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六条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图片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6.46万亩,另有部分项目正处于建设或验收阶段。预计到2021年3月底,中山市将顺利完成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项目区内田、水、渠、林、路得到综合治理,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图片


首页 | 市场观察 | 分析研判 | 政策法规 | 价格行情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主办
©Copyright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069967号-1
技术支持单位:中山市中山网传媒有限公司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